或許大眾對HID Global(以下稱HID)這家企業并不熟悉,但它已悄悄滲透進了大眾生活。
作為中國城市地鐵等軌道交通,HID為北京、杭州、南寧等城市地鐵系統,提供了一系列門禁解決方案。
以杭州地鐵為例,四號線一期工程至少有10個站點及1個停車場使用了HID門禁解決方案,只是設備就包括17臺網絡控制器V1000P,330個就地控制器V100P,585個讀卡器iCLASSSER95A,4030個鍵盤讀卡器iCLASSSERK。
從最上層的行業解決方案,到基礎系統配置,HID在門禁應用中不斷為大眾熟知。
中國地鐵門禁市場,外資壟斷9成
其實,布局國內地鐵門禁系統的外資品牌,不止HID一家。包括愛克信、安朗捷、HID在內的外資公司,已經占據了90%以上的地鐵門禁市場份額。
相比之下,民族品牌黯然失色,10%的市場份額便是例證。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國產品牌在技術上并不遜色于外資企業。???、宇視、門吉利、披云等國內一線企業,門禁技術已經十分先進,而且性價比相對很高。
資料顯示,這些國產品牌已部分應用于眾多大型公建項目,國產品牌門禁技術在網絡傳輸、雙總線、分布式數據庫等技術方面已遠遠超出目前地鐵、機場等公建項目的技術需求。
但真正能夠涉足地鐵門禁系統的民族品牌少之又少,截止至2018年底,全國共33個城市已建成或擬建地鐵。在全國137條、約4600公里地鐵線路中,國產民族品牌中標數量僅10余條,占比不超過10%。除了門吉利公司、??倒尽⑦_實公司涉足少量線路,其他企業幾乎無法涉足地鐵門禁領域。
既有技術能力,國產品牌為何屢屢遭棄?門禁市場需求方,緣何舍近求遠?
行業價格黑幕,擾亂門禁市場
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商業成熟度不同。中國地鐵建設初期無成功經驗可尋在門禁等眾多系統設計中照搬國外設計模式,外資企業門禁系統提供商,趁機早早切入這一領域。多年來,外資企業在這相對封閉的領域內游說各城市地鐵公司設置種種貌似合理的門檻,卻達到限制國產品牌進入的目的,從而實現行業暴利。諸如各地鐵公司招標文件常見條款:所選用的門禁品牌需具備3條或以上國內地鐵線路成功案例。此游戲規則不禁讓我們想起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反觀國內企業,品牌知名度較低、商業客戶較少,僅憑技術優勢或不能迅速從外資企業中“虎口拔牙”,搶占市場。
另具行業人士指出,外資企業在地鐵門禁市場爭奪中,手段“高超”,軟硬兼施。
一方面,通過資本手段控制國內門禁產品生產供應鏈,從而實現OEM貼牌生產;另一方面,通過行業壁壘公關門禁市場需求方,謀取高額利潤。
比如HID的母公司亞薩合萊集團全資收購深圳一家叫做披克科技的公司,披克的定價權、市場準入方向便為亞薩合萊掌控。
具知情人透漏,原本披克的門禁產品售價500元每點位,亞薩合萊將其貼上HID標簽,硬是把一個低端廉價的國產產品包裝成美國產品,售價暴漲至8000-10000元。不難計算,外資企業轉手賣給地鐵需求方,銷售價格便提高了近20倍。
相似的案例在不斷上演。知情人透漏,華中某城市地鐵中,HID成交價1500余萬的項目,其生產商披克的成本只有200萬左右。
據不完全統計,在國內地鐵、機場、醫院、圖書場館、電站等眾多公共基礎設施建設,HID都已經廣泛應用。其已服務超百家國內公共領域企事業單位,這其中不乏貼牌來自“披克”的產品。
諸如,武漢地鐵、杭州地鐵、無錫地鐵、南寧地鐵、北京地鐵等。據悉HID門禁系統中應用廣泛的V1000P控制器以及V100P控制器,很多都是由披克供貨給HID。
其實,類似外資品牌HID控制低成本生產商的情況還有很多,他們的直接目的便是利用“貼牌”手段,謀取暴利。
但問題,并是不僅只是“利潤黑幕”,這些貼牌相對低端(成本低)產品,還爆發出深層次安全問題。
安全問題頻發,國貨當自強
一言以蔽之,利潤黑幕引發的質量及安全問題,已經愈發嚴峻。
有消息稱,武漢等地鐵線路,HID在采用披克貼牌產品后,暴露出眾多質量問題及安全隱患。
在此背景下,許多城市地鐵項目已在自查門禁是否采用國外品牌,加強對外資品牌的監控力度。其中,深圳市相關部門已經發文,“加強對代建項目投資的控制”。
更有消息爆料,披克給HID提供CPU-C40(CPU讀卡器),這類屬于國密標準的讀卡器 。國密標準讀卡器,由外資企業生產銷售,是否涉及國家機密?
據悉,國內迄今最大規模門禁系統是目前在建的西安監獄,門禁點位達10000道門左右,同樣采用亞薩合萊旗下“披克”品牌,其運作手法與HID及其相似,不具備國密生產、銷售許可證卻將其國密產品銷售進安保級別要求之高的監獄系統。
西安地鐵線纜安全事件歷歷在目,一時之間,質量問題上升到國家安全問題,HID被推上行業的風口浪尖。
這些問題反映出的法律違規等深層次問題,已然引起各方的高度關注,相信外資代建項目今后將受到更嚴格的監管。
在外資品牌問題頻發,飽受詬病之時,民族品牌仍然可圈可點,關鍵技術已然成熟。海康、宇視、門吉利、披杰等等一批民族品牌正迎頭趕上。
但與此同時,我們仍然可以在中外企業橫向對比中,發現民族品牌的不足之處。只有品牌夠硬、技術過關,民族品牌才能在市場拼搶中不斷攻城略地,提高行業影響力。
但公共系統內門禁安防需求方,也應避免片面“媚外”心理,多給民族品牌一些機會。這其中更需要民族品牌主動加強與政府的合作,增加交流,繼而產生彼此信賴、合作共贏。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民族門禁品牌既需要學習華為精神,更要自強不息,從技術、品牌以及政府合作方面不斷打磨己身,最終自立自強!
Tel:(網站)021-51603532;(會議)021- 51603528 51603599;(報告、手機報) 021-51603532;(定制)13482147664;Fax:021-5160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