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4 | 網站首頁 | 返回舊版
用戶名 密碼 新用戶注冊 | 忘記密碼
當前位置: 首頁 » 焦點 » 正文

聚焦兩會|軌交之聲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5-22  來源:新京報等  瀏覽次數:352

2020年5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


2020年5月22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


聚焦兩會,聆聽兩會聲音。在本屆會議上又有哪些關于軌道交通行業的聲音呢?對此,編者特別進行了梳理,以饗讀者!


全國政協委員鐘章隊:京津冀市域鐵路規劃應盡快落地



市域鐵路對我國都市圈的建設能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制約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發展的最大短板就是市域鐵路和城際鐵路,京津冀地區的市域鐵路規劃應該盡快落地實現,助力協同發展。同時,北京作為超大城市,其市域鐵路規劃建設也應起到示范作用。

 

鐘章隊認為,市域鐵路對我國都市圈的建設能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制約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發展的最大短板就是市域鐵路和城際鐵路,京津冀地區的市域鐵路規劃應該盡快落地實現,助力協同發展。同時,北京作為超大城市,其市域鐵路規劃建設也應起到示范作用。


京津冀市域鐵路規劃要加快推進


“近幾年我一直在關注著都市圈綜合軌道交通網絡的發展,也為京津冀軌道交通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總體而言,京津冀地區的交通出行正在日趨便利。”鐘章隊說,像是京津城際鐵路、京張高鐵、京津冀一卡通這些交通方式和服務的升級都在方便著市民出行。目前,京津冀軌道交通綜合路網正在快速構建,京雄城際(大興機場至雄安段)也即將投用。


他認為,目前制約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發展的最大短板是市域鐵路和城際鐵路。今年他準備了一份《關于高質量發展市域鐵路和發揮其基礎性作用的幾點建議》的提案,呼吁有關部門從規劃、建設、運營等方面給予市域鐵路和城際鐵路更多關注。


鐘章隊說,目前,我國市域鐵路、城際鐵路的規劃和建設漸入快車道,特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都市圈的市域鐵路規劃基本完成,建設已經開始;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城市群的內部城際鐵路網也基本規劃就緒,建設大幕已經拉開。


“市域鐵路對我國都市圈的建設能起到重要作用。”鐘章隊呼吁,京津冀地區的市域鐵路規劃應該盡快落地實現,應加快推進、提前完成,要多發展一些環形線路,同時采取公交化運營的方式,通過交通的發展助力京津冀地區產業、教育、醫療等其他領域的協同發展。


相鄰地市要共同規劃建設市域鐵路


日前,北京市域鐵路城市副中心線西延工程開工,副中心線將繼續向西延伸至房山良鄉站,這也是北京市內為數不多的真正發揮了實際作用的市域鐵路。不少市民表示,車站位置偏僻換乘不便、車次偏少且設置不合理是阻礙他們乘坐市域鐵路出行的重要原因。


哪些因素在制約市域鐵路發展?鐘章隊認為,由于歷史等諸多原因,目前我國市域鐵路至少存在三套標準規范,很難兼容互聯互通,給各級決策者、工程建設者、運維維護帶來困難,建成后更給旅客帶來不便。因此,他呼吁有關部門下大力氣,統籌好技術、建設、運維標準規范,為綜合軌道交通網絡化發展及安全可靠運營打下基礎。


鐘章隊在提案中還建議,“市域鐵路要采用公交化運營管理方式,發揮政府、市場雙重作用,確保市域鐵路可持續經營和發展。”他說,市域鐵路是都市圈的骨干交通方式,有條件的地方(如旅游勝地、連片大容量社區)應該盡量建設環行線路,避免單線運營,提高與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駁效率,形成規模效益、綜合交通的效益。此外,相鄰地市要協同規劃市域鐵路,或者聯合共建市域鐵路,避免城市之間出現“交通溝壑”、“出行洼地”。


重要市域鐵路與干線鐵路、城際鐵路要實現連乘


“隨著各地都市圈規劃的相繼出臺,與之配套的市域鐵路規劃也要盡快出臺并落地實施。”鐘章隊認為,都市圈可以促使城市的資源、市場要素均衡發展,推動產業差異化布局,最終實現因地制宜的發展,而要達到這些目的,就必須有交通上的支持,這就是市域鐵路的意義所在。


鐘章隊建議,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和部分重要市域鐵路要能實現互通、連乘,一列車跑到底,不同網絡列車車次自動銜接,在運輸調度指揮上也要統一設置,在給旅客帶來便利的同時,減輕高鐵大站的壓力和負荷。市域鐵路還要能與城市軌道交通和其他交通方式實現快速切換,方便旅客換乘。


在軟件方面,國家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要真正實現“四網”融合發展,采用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信息通信技術,在運輸調度指揮、列車運行控制、旅客服務等方面高效銜接,逐步實現一卡通、一票通,方便國內外旅客提前規劃旅行計劃,實現網上購票、網絡電子支付、現場電子支付。


北京應起到市域鐵路規劃建設的示范作用


記者注意到,目前,北京市正在著力推進市域鐵路的發展。據有關機構此前披露的信息顯示,北京規劃中的市郊鐵路數量已經超過10條,除了利用部分既有鐵路線路外,還將新建300余公里的線路,幾乎覆蓋了所有遠郊區和燕郊等地。


在鐘章隊看來,對于北京這樣的超大城市,推行市域鐵路勢在必行。“比如從北京市中心城區往來懷柔、平谷、燕郊等地,除了公路外,也應該有更快速的交通通達方式,否則交通出行耗費時間太久,這在現代化城市規劃中顯得很不合理,市域鐵路應該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手段。”


他認為,北京應該起到示范作用,加快構建市域鐵路路網,保證整個京津冀地區的流動性得到加強,同時方便政府部門在更大的空間內規劃產業區和居住區,最終實現“宜居宜業”。


除了北上廣深這樣的超大特大城市,鐘章隊在提案中還表示,三、四線城市和中西部地區也應積極推動低成本市域鐵路發展。“我國正在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不到50個,而三、四線城市眾多,人口基數很大,經濟增長潛力巨大,對快速交通需求旺盛,但目前基本都是以公路交通為主。”


鐘章隊認為,一些省市應該吸收歐洲中小城鎮化發展先進經驗,在三、四線城市積極發展低成本軌道交通模式,與國家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實現互聯互通,有效銜接,構建高效、快速、中等容量的軌道交通網絡,助力國家產業轉移和整體布局,助力新型城鎮化發展,實現與一、二線城市的均衡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郝俊海:進一步完善京津冀區域客運鐵路網


全國人大代表、張家口市燕北薯業有限公司全粉車間生產部部長郝俊海建議,進一步完善京津冀區域客運鐵路網,填補張承間客運鐵路空白,讓更多京津市民能夠更方便地來到張承壩上草原觀光游覽。


“2019年12月30日京張高鐵開通運行,這對張家口來說意義重大。正是有了這條高鐵線,張家口才能融入北京一小時經濟圈,和京津等地的通行時間大大縮短。”郝俊海代表表示。


張家口與相鄰的承德市生態環境優良,區域旅游資源豐富,每年都有大批的京津游客來到壩上草原觀光游覽,這兩個城市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重要節點城市。目前,張家口、承德之間雖然實現了高速公路的貫通,但張唐鐵路以貨運為主,兩市尚無客運鐵路直接連接。這成為兩地發展,特別是旅游產業發展的短板。


郝俊海代表了解到,為有效整合旅游資源,完善京津冀區域鐵路網,張家口已經開始規劃建設從張家口市區到張北縣的張家口旅游鐵路一期工程,建成投用后,它將連通張家口高鐵站、草原天路、野狐嶺、中都草原等多個游客集散點。按照規劃,該旅游鐵路后期將延伸到承德,結束張承間沒有客運鐵路的歷史。


雖然意義重大,但郝俊海代表也表示了自己的擔心:該鐵路沿線雖然旅游景點多,但常住人口少。客流量會隨著季節、氣候等因素出現較大程度波動,整體運營效益可能不會很理想。為了該鐵路能夠穩定運行,郝俊海代表希望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能夠在委托運營、票務系統等方面對這條鐵路提供大力支持。


從長遠看,該鐵路運營效益的提升還要依賴沿線區域經濟的發展。郝俊海代表建議,以旅游鐵路建設為引領,希望張家口、承德各地推動沿線資源深度開發,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發展全域全季旅游;圍繞當地建設規劃,把旅游鐵路建設與特色小鎮等建設結合起來。同時,結合各處資源稟賦、地域特色和人文特點,科學規劃、合理設計,高水平打造舒適宜人、賞心悅目的沿途景觀。

全國人大代表張志良:加快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融合發展


目前,廣州與莞、深、中、清、珠,惠周邊其他6市已在規劃層面形成互聯。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地鐵集團總工程師張志良認為,各城市內高鐵、國鐵、城際、地鐵多網并存,雖已基本實現銜接換乘,但受制于行業技術標準或行政區界管理體制限制,存在跨層級、跨區域互通互聯和協同運輸障礙。尤其是城際線網與地鐵線網不能互聯互通,不利于實現“一票式”聯程和“一卡通”服務。


今年全國兩會,張志良建議:從大灣區、城市群的區域發展視野入手,全面推進跨層級、跨行政區界的區域軌道交通一體化協同規劃、協同設計、協同建設和協同運營,推進區域軌道交通共生共融。


現狀

廣州與周邊其他6市已在規劃層面形成互聯


過去二十余年,廣州地鐵走過了從“點”向“面”、從“線”向“網”的創新發展歷程,運營線網從36公里發展到今天的515公里。灣區地鐵,從廣州一城、廣佛互聯,發展到廣、佛、莞、深、中、清、珠、惠多城互聯;灣區軌道,從“普速鐵路+地鐵”的傳統二元結構,發展成為“高鐵、普鐵、城際、地鐵”四網并存的多層級網絡體系。


其中,在城際層面,以廣州為中心構建的“環+放射”形骨干網正在建設、即將形成;在地鐵層面,廣佛全面互聯互通,廣州與周邊其他6市已在規劃層面形成互聯。截至2019年底,大灣區軌道交通規劃(含鐵路、城際、地鐵)總里程近9000公里,大灣區鐵路運營里程近1700公里(其中,高鐵里程1232公里),城際及地鐵(不含港澳)已開通運營總里程達1240公里以上。


根據2019年上報國家的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近期建設規劃,大灣區鐵路(城際)線網呈“四向拓展、三極三軸放射”的總體格局,規劃總里程5322公里(含高鐵、普鐵及城際)。其中,既有運營里程2024公里,在建里程855公里,新增規劃里程2443公里。


廣州市及周邊城市軌道交通方面,根據2019年最新修編的廣州市新一輪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遠期(2035年)共規劃53條線路,總長度約2029公里。其中,高速地鐵5條,452公里;快速地鐵11條,607公里;普速地鐵37條,970公里。


阻礙

城際與地鐵不能互聯互通,無法實現公交化


“經過多年發展,大灣區內已基本形成了以廣佛、深港為中心,東莞、中山等城市為次中心的城市群體系,高鐵、城際及地鐵發展迅速,位居全國前列。”張志良提到,各城市內高鐵、國鐵、城際、地鐵多網并存,雖已基本實現銜接換乘,但受制于行業技術標準或行政區界管理體制限制,存在跨層級、跨區域互通互聯和協同運輸障礙。


“尤其是城際線網按照國鐵設計運營和管理模式,與地鐵線網不能互聯互通,無法實現公交化運營服務,對灣區軌道交通一體化發展造成障礙,不利于實現‘一票式’聯程和‘一卡通’服務。”


多網并存,行業技術困局顯現。除此以外,張志良認為還存在以下幾方面的不足:內部樞紐互聯,區域化理念亟需建立;城市線網逐步互聯,灣區規劃視野不足;制式多樣,區域設施資源缺乏統籌。


如目前區域內各城市內部的鐵路客運站、機場、港口等樞紐之間已建立起軌道交通聯系,城市內部的樞紐服務較便捷,但迫切需要按照大灣區一體化需求,將城市樞紐提升為大灣區樞紐,以提供同質化樞紐服務。受行政區界管理體制的限制,各城市線網規劃的地域性特征明顯,未能從大灣區軌道交通一體化規劃角度進行整合、重構。


建議

全面推進跨層級、跨行政區界的區域軌道交通一體化


如何推動實現區域軌道“跨界融合”和一體化便捷出行?張志良建議,從大灣區、城市群的區域發展視野入手,全面推進跨層級、跨行政區界的區域軌道交通一體化協同規劃、協同設計、協同建設和協同運營,推進區域軌道交通共生共融。


2019年,為帶動大灣區西岸城市協同發展,在省政府的指導下,廣州市依托大灣區國鐵、城際和地鐵規劃,主動謀劃了自廣州輻射至佛山、東莞、中山和珠海等周邊城市的都市圈快線網絡,構建廣州中心至周邊城市中心的1小時軌道經濟生活通勤圈。其中,廣清城際、新白廣城際、廣佛環線等線路正式由廣州地鐵集團接管城際運營,率先在突破行業與行政邊界的區域軌道交通一體化規劃方面創新實踐。


該規劃得到了國家發改委的認可支持,后續除希望國家發改委繼續支持并加快審批外,還需國家和省層面進一步指導推進后續的協同建設和協同運營工作。


“推進大灣區和城市群區域內軌道互聯互通及一體化建設運營,還須解決國鐵、城際和地鐵因行政主體不同、實施主體不同、管理主體不同,而分別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機制帶來的阻礙,需要國家層面牽頭研究制定適用于都市圈或城市群的區域軌道交通管理機制,形成區域軌道交通規劃設計、立項、投融資、建設、運營、經營、驗收、資產管理等方面的順暢管理模式。”


張志良表示,盡快推動建立大灣區及城市群的“城際+地鐵”的統一票制和公交化運營服務,推動實現大灣區及城市群區域內的“城際+地鐵”軌道設施資源共享。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地鐵集團董事長佘才高建言:推動城市軌道交通行業高質量發展


佘才高表示,自黨的十九大以來,“交通強國”建設步伐持續提速,2019年,中共中央下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針對城市軌道交通行業,提出“推進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融合發展;強化城市軌道交通與其他交通方式銜接;構建便捷順暢城市交通網”的發展藍圖。進入2020年,由于突發新冠疫情影響,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受到沖擊,國家層面迅速反應,賦予了“新基建”全新內涵,并再次強調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的重要支撐作用。


作為從業者的我們也看到,城市軌道交通事業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進程中還存在幾個方面問題,城市軌道交通法制化略顯滯后;城市軌道交通安檢標準缺乏;運營收支平衡規范還需健全;地下空間利用的多規合一還需深化。為此,佘才高建議:應加快城市軌道交通立法進程,指導行業完善科學的運行機制,為民生事業的蓬勃發展保駕護航;加快推進城市軌道交通標準制定、安檢設備、安檢流程創新,推進無感安檢、生物識別、大數據分析等創新技術與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的深度融合;規范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平衡機制、加大地下空間綜合利用的統籌力度;允許政府專項債作為地鐵項目資本金投入,助推城市軌道交通行業高質量發展。


人大代表趙海濱:制定《青島有軌電車運營補貼辦法》


城陽有軌電車示范線是山東省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由公交集團運營管理,主要服務城陽區交通運輸,截至2019年底累計行駛121萬公里,運送乘客336萬人次,引領了市民新的出行方式,提升了公共交通品質,充分發揮了有軌電車示范引領作用。


有軌電車示范線2016年至2019年運營期間,產生政策性虧損達9889萬,但由于青島市有軌電車示范線的運營補貼辦法仍未出臺,青島市級財政和城陽區級財政都沒有明確的補貼政策,導致補貼資金不到位。為確保線路運營,該部分政策性虧損目前全部由公交集團墊付。


趙海濱建議:制定《青島有軌電車運營補貼辦法》,明確補貼主體,確保補貼資金盡快到位。


全國人大代表張杰:繼續為軌道交通事業的發展發聲 推進資源共享互聯互通


張杰表示,此次兩會,他將繼續為軌道交通事業的發展發聲,其中包括建議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設備設施統型及標準化,推動城市軌道交通資源共享。因為國內城軌交通存在制式多樣、設施設備種類繁多等問題,我們希望通過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設備設施統型及標準化的方式來改善現狀,進一步節約軌道交通運營維護成本,從而推進城市軌道交通資源共享、互聯互通。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交通局局長許仁安:提升交通互聯互通水平 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5月2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重慶代表團舉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云記者會。作為一名來自重慶交通的代表,許仁安表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賦予成渝地區重大使命和重要機遇,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推動區域互聯互通是首要任務,交通應當先行、做好支撐。


今年以來,重慶已與四川達成協同規劃編制、提速項目建設等共識,形成深化川渝交通合作、推進川渝運輸一體化等成果。接下來,重慶將按照“統一謀劃、一體銜接、互聯互通、協同管理、共治共享”思路,大力實施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和高鐵建設五年行動方案,暢通多向出渝出川大通道,提升交通互聯互通水平,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當好開路先鋒。到2025年,基本形成多向輻射、立體互聯、一體高效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著力構建成渝雙核超大城市之間1小時通達、成渝雙核至周邊主要城市1小時通達、成渝地區相鄰城市1小時通達、成渝主城都市區1小時通勤4個“1小時交通圈”,實現基礎設施網絡一體化、運輸服務體系一體化和交通治理體系一體化。


許仁安表示,成渝中線高鐵力爭年內啟動建設,形成成渝地區高鐵雙通道,助推重要經濟中心建設。年內還將啟動渝西、渝萬高鐵建設和現有成渝高鐵提速改造,加快渝昆、渝湘、鄭萬高鐵建設和成渝鐵路改造,推動渝漢、渝貴等高鐵盡早建設,縮短成渝地區與全國主要城市群、經濟區的時空距離,實現1小時成渝雙核直連、3小時毗鄰省會互通、6小時北上廣深通達。推進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和城市軌道“四網融合”發展,打造軌道“1小時通勤圈”。

全國人大代表李國璋:在宜新設危化品運輸資質鐵路站點


5月21日,全國人大代表,興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國璋介紹,“雖然受疫情影響,企業前幾個月的生產經營受到了一定影響,但我們仍將堅定信心、克服困難,力爭今年全集團實現銷售收入405億元。”


作為全國最大的精細磷化工企業,興發集團近年來圍繞長江大保護,倒逼自身轉型發展,主動關停臨近長江的32套生產裝置,對搬遷騰出的土地進行生態修復,讓生產岸線變成了生態岸線。集團還投資10.7億元,擴容改造環保裝置,使污水處理系統能力達到實際需求的1.5倍。綠色轉型發展,也為企業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在推進企業轉型發展的同時,李國璋關注著各個環節的節能環保。李國璋說,在運輸環節,近年來,宜昌大力推行“水鐵公聯運”模式,加大化工產品鐵路運輸占比,減少汽運和水運比重,最大限度降低了化工產品運輸環節污染,但仍有改進空間。“宜昌本地危化品年產能超過1000萬噸,汽運、水運占比超過運輸總量的二分之一,鐵運量占比不足15%。”李國璋說。


為此,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李國璋準備提交《關于在宜昌新設危化品運輸資質站點并擴大危化品運輸名錄范圍的建議》。


一是建議國家鐵路局在充分調研和考察宜昌、荊門、荊州、恩施等地化工企業及危化品運量、現狀的基礎上,擇優設立具備危化品運輸資質的鐵路站點。就地理位置及已有運輸條件看,建議優先考慮在宜昌枝城站設立資質點。


二是建議國家鐵路局充分考慮危化品運輸實際,擴大危化品運輸名錄范圍,以確保宜昌范圍內的危化品能夠通過鐵路運輸。


此外,李國璋還準備提交“對湖北省實體經濟企業貸款利率減半收取”“打造‘昭君和親路’國家精品旅游線路”“加強工會經費監管”等方面的建議。

佳都科技劉偉:以AI、5G、軌道交通為代表的新基建會極大推動經濟發展


5月21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第一場“委員通道”采訪活動中,全國政協委員、佳都科技集團董事長劉偉表示,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人工智能的應用使得基層社區的防控更加精準、更加智慧。他認為,以人工智能、軌道交通、5G為代表的新基建,將會極大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高技術領域的飛躍和超越。


劉偉表示,在疫情高發的2月份,在廣州市就有社區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通過智能通道、智能攝像機、智能燈桿,使用遠距離測溫和人臉識別技術進行數據采集。這樣一種善用技術的精準治理,使得疫情防控節約了一半的管理人力。


人工智能今天已經被應用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劉偉以粵港澳大灣區的交通舉例,智能軌道交通實現了灣區人民一小時生活圈的夢想。2019年廣州建成全球首個AI智慧車站――廣州地鐵21號線天河智慧城示范站,該智能車站的系統實現90%國產化。“這在2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那時候中國任何一個地鐵屏蔽門控制器都需要進口。”劉偉感慨道,我們只用了短短20年就走過了歐美國家100年的技術實踐。


在劉偉看來,過去以筑路造橋為代表的大型機械能力,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到了今天的信息時代,以人工智能、軌道交通、5G為代表的新基建,將會極大的推動國家的經濟發展,特別是高技術領域的飛躍和超越。新基建新技術的不斷提升也將增強經濟的韌性和活力。


全國人大代表劉自明:建議將湖北鐵路建設納入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


全國人大代表、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劉自明圍繞把湖北鐵路建設納入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事項提交相關建議。今天湖北的高速公路和水路運輸也都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但是鐵路尤其是高速鐵路的高速聯通卻趕不上發達省區的水平,這是制約未來湖北同外界快速聯通的短板,應當在未來的發展中加以快速的改進提高。國家中長期鐵路發展規劃對湖北的鐵路網絡有規劃,但是相比較來說展期比較長,最近正值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的編制階段,建議能夠把本打算在后邊投入的提到前面來,給湖北的發展注入一些機會,注入一些后勁,搭把手拉一把。


全國人大代表王娟:應構建鐵路安全運行的外部網絡


“鐵路的安全運行不僅關系著公共安全,更關系著每一位乘客的生命安全,隨著我國鐵路網的不斷健全,路外環境已經成為影響鐵路安全的重要因素。”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濟南機務段高級工程師王娟始終關心著出行安全的問題。王娟提出倡議:“希望鐵路沿線人們增強愛路護路意識,管好自己的生產物品,杜絕容易引發后果的行為。同時也希望地方政府將鐵路安全納入地方安全監管,明確責任、采取措施、完善監管,構建覆蓋全國的鐵路安全運行的外部網絡。”


后語


此外,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增加國家鐵路建設資本金1000億元。

后期兩會相關信息,我們會繼續保持關注,敬請期待!

關注行業,聚焦時事,我們一直在路上!

 
 
?

Tel:(網站)021-51603532;(會議)021- 51603528 51603599;(報告、手機報) 021-51603532;(定制)13482147664;Fax:021-51603552

 
国产美女精品裸色在线播放,乱精品一区字幕二区,国产白嫩极品白嫩在线观看,欧美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高清在线拍 | 日本女优天堂网 | 亚洲Aⅴ狠狠爱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天AV女优在线观看 | 午夜免费看日本女人打野战 |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