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上午10時,位于南紀門的長濱路地下83米深處,隨著巨無霸盾構機“渝江號”刀盤快速旋轉,前方的巖體頃刻間化為碎石。重慶軌道交通首條穿江隧道——27號線長江隧道盾構機成功始發,建設按下“快進鍵”。
在建的27號線,是重慶軌道交通線網中一條東西方向的城軌快線。它西起璧山站,東至惠民站,全長約56公里,設車站15座。為確保項目早日建成通車,27號線項目部搶抓黃金施工期,決戰四季度,全力沖刺年度目標任務,4700余名建設者奮戰在施工一線,掀起大干熱潮。
創新盾構施工模式
可節約工期至少三個月
長江隧道長1200米,其中穿江段800米。它位于長江河床下方,最小覆巖厚度僅8米,盾構始發井位于地下80多米,地質比較復雜,施工過程中遇到涌水和軟硬不均的地質是“家常便飯”,傳統單一的土壓或泥水盾構機模式無法達到掘進目標。
為此,重慶交通開投鐵路集團(簡稱市鐵路集團)和中鐵一局等創新定制了“渝江號”雙模盾構機。與傳統的盾構機不同,“渝江號”外徑達8.83米,長135米,可謂龐然大物。它集土壓盾構機和泥水盾構機兩種功能于一體,面對各種復雜地質,均可實現一鍵快速切換掘進模式,工期比傳統的盾構機施工至少節省3個月。
為確保盾構機每天“活力滿滿”,盾構機設計為“全能型”。
它安裝有超前地質預報設備,可根據掘進過程中刀盤的振動信號,對前方50米的地質進行分析和預測,方便項目部在第一時間優化掘進參數。
它可以自動降溫。隧道內溫度一般超40℃,盾構機設有智能通風降溫系統,可以自動降溫,確保正常施工。
它更“綠色”。盾構機在掘進過程中產生的泥漿或渣土,通過自帶的泥水處理設備二次利用,將其作為盾構機注漿所需的原料。而傳統的盾構機則需把渣土外運到棄渣場。
“此次始發的盾構機為區間左線,肩負著從長濱路向南濱路掘進的重任,掘進長度約1.2公里。”中鐵一局重慶軌道交通27號線項目技術負責人段望龍表示,區間右線盾構機年底始發,預計2024年9月完成整個穿江段盾構區間施工。
突破施工瓶頸
銅鑼山隧道施工增加兩個作業面
不僅長江隧道建設全力提速,27號線其他工點也在加快建設進度。
日前,27號線南坪站至廣福大道區間2號風井,結構順利封頂,標志著銅鑼山隧道進入全面施工階段。
該風井位于內環快速通道真武山隧道茶園端洞口的南側,出口施工點開建難度相當大。市鐵路集團牽頭協調相關單位,完成了管線遷改、豎井開挖等一系列施工重點難點,確保了風井結構如期封頂。
“它的封頂,將為銅鑼山隧道施工新增兩個作業面,大大提高隧道開挖進度。”市鐵路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銅鑼山隧道全長4.6公里,為全線控制性工程。它下穿民房及運營的軌道線路高架橋,多次穿越煤系地層、采空區、巖溶高壓富水地段,施工難度大、風險高。
為此,項目部開建了銅鑼山隧道1號施工通道橫洞段,承擔著隧道施工運輸通道和主排水通道功能。但在施工過程中,受到斷面小、距離長,以及大型高效機械無法有效施工等難題,項目建設進度緩慢。
“如不能破解,將直接影響全線通車時間。”市鐵路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此,市鐵路集團成立了專項攻堅小組,強化統籌調度,與設計、建設等單位一起分析問題癥結,最終確保了橫洞段提前貫通,為后續銅鑼山隧道富水區攻堅贏得了時間。
全線九成以上工點開建
“掛圖作戰”打表推進
每天要開挖、完成的掘進進尺,每周施工進度、每月要完成的任務目標……記者在南濱路站施工現場看到,中鐵一局一一列出建設目標進度,并醒目地張貼在辦公室墻壁上。
“精準調度,全力突破項目建設瓶頸是27號線最大的亮點。”市鐵路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集團圍繞項目總體計劃、年度計劃和月度計劃,按照項目建設“掛圖作戰”,打表推進、精準調度,實現對項目進度的動態管理和適時糾偏;同時,逐級落實責任,“限時銷號”,抓好動態管理和問題預警。
截至目前,27號線全線39個主要工點,已完成進場開工建設37個,占比約為95%。全線車站除重慶站、惠民站外,其他全部進入主體工程施工階段。
27號線是中心城區開工建設的第二條貫穿三大槽谷的城軌快線,預計2026年建成通車。屆時,它將串聯起沿線沙坪壩、大坪、南坪、茶園、大學城等商圈,并連接起沙坪壩站、重慶站、重慶東站等重要門戶樞紐,對助力交通強市建設和打造軌道上的經濟圈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