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對于徐州軌道交通事業來說,是一個轉折點,這年年初,徐州地鐵集團正式運轉。在這個時間節點之前,徐州僅有5家企業涉足過地鐵市場業務,隨著徐州軌道交通事業蓬勃發展,徐州擁有了體系化、專業化的軌道交通建設管理、運營維護、優質客運服務生產管理的能力,生成了125家有實質性開展城市軌道交通市場業務的企業,開拓了徐州城市軌道交通產業體系。
今年是徐州地鐵集團正式運轉的第12個年頭,過去11年,徐州地鐵集團踐行初心使命,履行了應有的職責,為徐州中心城市高質量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徐州地鐵集團如何深化創新驅動?如何強化主責主業?如何提升企業治理能力?徐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朱明勇接受了本報記者采訪。
打造現代化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徐州地鐵集團在2024年如何深化創新驅動?
朱明勇: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從九個方面對2024年經濟工作進行了系統部署,其中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排在首位。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徐州地鐵集團腳踏實地踐于行。
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2024年是國企改革深化行動的關鍵之年,徐州地鐵集團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緊盯行業技術發展趨勢和“綠智融合”導向,加快“智改數轉網聯”步伐,打造“安全、高效、低耗、智能”的現代化城市軌道交通體系。一是建設專有“云平臺”。夯實智慧地鐵基座,集成集約各系統資源,將運營生產、內部管理、外部服務等業務貫通聯動;二是建設數字化智慧工地管理平臺。充分利用 GIS、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 BIM 數據集成與管理平臺,實現從規劃設計、施工建造、安裝調試,到設施設備運行維護全生命期內信息數據集成、傳遞、共享和應用的軟硬件環境,推動各參建方共享多維 BIM 信息,全面提高效率效能。三是聚力打造三大創新策源平臺。整合產學研用內外部資源,著力推進復雜地質地下工程關鍵技術攻關、核心機電系統集成控制信息技術研發應用、多專業融合體系化智能化運維;積極參與行業前沿技術驗證和應用;著力打造數字場景,持續提高超融合平臺算力,著力拓展數字經濟業務。四是積極在強鏈補鏈延鏈上展現新作為。圍繞聚焦“建設產業強市、打造區域中心”目標,緊扣城市軌道交通主責主業,通過全資、控股、參股、招商等系列方式,上游布局了創新策源平臺、設計咨詢、高性能建材生產等,中游布局了站(產)城開發、建筑安裝、關鍵零部件及軌道交通裝備、系統集成等業務,下游布局了智能運維、客運服務以及物管、商超、傳媒等附屬業務。同時,著力拓展節能降碳、信息技術、數字經濟等新業務,加快推動形成市場化轉型發展新賽道。
以實際行動進一步強化主責主業
記者:在聚焦實體經濟、優化國有經濟布局方面,地鐵集團如何以實際行動進一步強化主責主業?
朱明勇:線路的建設、運維和客運服務,是徐州地鐵集團的主責主業,徐州地鐵集團責無旁貸扛于肩。
過去11年,徐州地鐵集團累計投入621億元,為國家貢獻GDP約1500億元,其中歸屬到徐州本市約510億元。城市軌道交通解決了超過7500人就業,其中地鐵集團解決了4000多人就業,專業化維保委外業務,包括安檢、保潔、消防、電扶梯……解決了3000多人的就業。陸續招引十余家軌道交通頭部企業、優勢企業投資近100億元落地徐州,解決了500人的就業。
成績屬于過去,未來,徐州地鐵集團要通過新的作為,以實際行動進一步強化主責主業。
第一,堅持全生命周期性價比最優原則。從線路規劃設計、施工建造和專業機電系統的安裝調試,到設施設備的運行維護,不僅要體現出“安全、高效、低耗、智能”的標準,還要體現出成本的節約,努力實現全生命周期性價比最優。近年來,徐州地鐵集團開展了一系列貫穿整個線路建設、運維等全生命周期的創新,包括地下工程關鍵技術攻關、高性能混凝土和標準化預制構件生產以及雙向變流(能量回饋)、永磁直驅等節能降碳技術的研發應用。通過上述努力,一期線路實現概算節約3.9%,二期線路有望實現概算節約6%以上。一期線路自2021年6月底組網運營以來,通過精簡編員、節能降耗、多專業融合運維、標準化示范創建等一系列措施,實現動照能耗、車輛系統故障率、信號系統故障率等3項指標在全國同行最低,同時,我們的列車服務可靠度排名第一,車公里成本比全行業平均值節約15%以上,各項技術指標排在了全行業第一方陣。
第二,著力將地鐵建設帶來的外部正效應轉化為企業內部經營收益。經初步核算,過去11年通過規劃、建設、通車運營三個階段,使沿線土地資源累計產生增值收益超過300億元,為地鐵專項資金的主要來源。同時,我們將地鐵帶來的外部正效應,通過資源開發業務轉化為企業內部的經營效益。截至2023年末,累計開發建設120余萬平方米,其中上蓋造地近40萬平方米,配套商業18.6萬平方米、商務辦公12.7萬平方米、P+R停車23萬平方米、物業配套停車場12.6萬平方米,酒店、城下城博物館等文旅設施6.3萬平方米,而住宅開發僅8.7萬平方米。上述開發構成,充分體現了將地鐵沿線有限的空間資源優先向城市功能提升和都市產業空間配置的開發導向。
第三,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國有企業市場化轉型發展的部署。著力投資布局節能減碳、信息技術、數字經濟等“戰新”業務,努力生成新的主業。尤其是數字經濟業務潛力巨大,以地鐵智慧服務平臺為例,累計固定資產投資1900萬元,每年運維費用150萬元,從2019年9月上線迄今,實現了近9000萬元的營收,年化凈收益率達67%。當前我們建設地鐵專有云平臺,為地鐵智慧化管理夯實基礎,但這僅局限于地鐵本身的需求。而“戰新”業務必然要脫離對地鐵的依賴,將以拓展海量客戶群為主。我們將在增強綠色建造、智能運維、智慧服務創新能力基礎上,提前謀劃布局,努力在人工智能的某一個細分領域掌握核心技術,持續增強新質生產力,發展壯大新的主業,進而實現真正的自我“造血”能力,更好地反哺地鐵建設運營。
明晰戰略定位提升企業治理能力
記者:地鐵集團如何進一步提升企業治理能力,具體措施是什么?
朱明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提出加快建設一批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世界一流企業。這既是黨中央的戰略部署,更是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徐州地鐵集團深入細致落于實。
提升治理能力涉及企業的價值導向、戰略定位、組織結構、自主創新、合規管理、風險防控、企業文化建設、企業社會責任等等。
過去國有企業通過串聯式的上下游的職能部門開展工作,存在上下貫通的信息漏斗、環節多、效能差、責任不清等問題,徐州地鐵集團完成了從職能型結構向功能型結構的轉換。比如,專門組建了功能型企業化實體——地鐵基礎設施公司,所有新線的建設,由基礎設施公司來實施;客運服務有專門的運營公司,站(產)城融合開發有資源開發公司,傳統的職能部門變成了企業化實體。集團本部組建了投資管理中心、財務中心、人力資源中心、成本合約中心、信息中心等五大中心,代表集團對企業化實體監督、指導、考核,同時負責集團發展規劃、預算編制、投資計劃……還要對各市場化業務板塊合規、風險防控等方面進行監管。
徐州地鐵集團是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國企,長期面臨著戰略風險、市場風險、法律風險、財務風險,以及安全生產、環保、員工衛生健康、廉潔等企業內部治理風險,我們健全完善了合規管理制度流程體系,強化了五大中心監管機制和內外部審計及紀檢監察機制,筑牢風險防控三道防線。
企業提升治理能力,最關鍵的是要建立一個有深厚凝聚力、戰斗力、奮發有為、清正廉潔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樣法,全面規制企業生產經營。徐州地鐵集團所關注的企業文化,要求企業全體員工對國家法律法規、企業規則制度流程、社會公序良俗等全面遵循,并將其融入到各類生產經營行為中形成一種固有良好習慣。